|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气动马达网 >> 气动马达信息 >> 气动马达技术 >> 气动马达技术信息 >> 正文 |
气一液元件简介 |
|
(一)气—液转换器 1.结构和原理 这是一种将气压直接转换成液压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隔板(活塞)将一个圆筒形缸筒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右腔室充满油液,在左腔室输入有压气体后,由于隔板两侧受压面积相同,则右腔室输出与有压气体压力相同的油液。 气—液转换器有两种结构:隔离式和非隔离式,在非隔离式结构中有压气体是直接作用在油液面上的。为了防止空气混入油液中造成传动的不稳定,通常在进气口和出油口处安装了缓冲板。 2.使用 气—液转换器能将空气压力转换成同样大小压力的液压,通常用于气—液控制回路中使气缸获得无脉动的低速平稳的运动,气缸的速度可小于50mm/s。 使用气—液转换器应注意,气缸的负载率应小于50%,转换器内的液面上升的最大速度应低于200mm/s ,储油量不应少于工作液压缸有效容积的1.5倍,给油量以不超过转换器容积的80%为原则。除隔离式结构外,储油筒应直立安置,下面为油液,上面为空气。 (二)气—液阻尼缸 在机械加工中实现进给运动的气缸,不仅要有足够的驱动力,用以推动刀具进行切削加工,同时还要求它的运动速度均匀、可调,在负载变化的情况下,运动仍是平稳的。普通气缸是满足不了这些要求的,因为当外界负载变化较大时,气缸就可能产生“爬行”或“自走”,影响切削加工的精度。为了克服普通气缸的这一缺点,通常采用气—液阻尼缸(亦称气—液联动缸),作为切削加工的进给驱动装置。它用气缸产生驱动力,用液压缸进行阻尼,充分利用气动和液压的优点。 1.工作原理 气-液阻尼缸按其结构可分为串联式和并联式两种。 串联式气—液阻尼缸,实际上是用一根活塞杆将气缸和液压缸串联在一起。两缸之间用隔板隔开,防止气与液互窜。活塞杆的输出力是气缸的推力(或拉力)与液压缸的阻力之差。而液压缸本身并不用油泵供油,只是由气缸活塞所带动,利用液压油的不可压缩性,起一种阻尼、调速作用。应该指出,在液压缸的进出口处所接的单向阀和节流阀都是液压元件,其结构与工作原理与气动元件中的单向阀、节流阀相似。对图示气缸,当气缸活塞右行时,带动液压缸活塞一起运动,液压缸右腔排油,单向阀关闭,液压油只能通过节流阀排入液压缸的左腔内。调节节流阀开度,控制排油速度,就能调节气—液阻尼缸的运动速度。 串联式的缸体较长,加工与安装要求较高,并要求注意防止两缸间的窜气问题。 并联式气—液阻尼缸,缸体长度短,结构紧凑,调整方便,消除了两缸之间的窜气现象。但由于气缸和液压缸安装在不同轴线上,安装时应注意消除附加的力矩。 (三)气-液增压缸 1.结构和原理 根据帕斯卡定律可知,密封的液体能把外加的压强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即液体对压强(压力)有传递的本领。气—液增压缸就是利用液体的这种性质。 大活塞面积为A1,小活塞面积为A2,输入的空气压力为P1,输出的液压力为P2 ,气压作用在大活塞上经活塞杆推动小活塞向右移动,这时活塞上的推力F为: F= P1×A1= P2×A2 P2= P1×A1/ A2 上式说明了气—液增压缸输出的液压力增高了A1/ A2的倍数,若大小活塞面积比为6:1输入气压100kPa,则输出的液压为600kPa。 2.用途 气—液增压缸在机床夹具上获得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以下优点: (1)可将低压空气的能量很方便地转换成高压的油压能量,从而使机床夹具外形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传递的总力可达100KN以上。 (2)一般机床夹具的动作时间短(数秒钟),夹紧工作时间长(数分钟以上),而夹紧工作的时间在理论上是不消耗功率的,这一点是液压传动所不能比的。 (3)油液只能在工件装卸的极短时间内流动一次,所以油温与室温接近,漏油极少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网站导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