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行构件的运动设计
(1) 执行构件的数目 执行构件的数目取决于机械分功能或分动作的数目的多少,但两者不一定相等,要针对机械的工艺过程及结构复杂性等进行具体分析。
(2) 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和运动参数 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取决于要实现的分功能的运动要求。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回转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及复合运动等四种。前两种运动形式是最基本的。 回转运动又可分为如下三种:即连续回转运动,其运动参数为每分钟的转数;间歇回转运动,其运动参数为每分钟转动的次数、转角的大小和运动系数等;往复摆动,其运动参数为每分钟摆动次数、摆角大小和行程速比系数等。 直线运动也可分为三种:即往复直线运动,其运动参数为每分钟的行程数、行程的大小和行程速比系数等;带停歇的往复直线运动,其运动参数为一个运动循环内停歇的次数、位置及时间,还有行程的大小和工作速度等;带停歇的单向直线运动,其运动参数为停歇时间及运动位移等。 曲线运动又可分为如下两种:即沿固定不变的曲线运动,沿可变的曲线运动。 复合运动是由上述几种单一运动组合而成的,复合运动的参数根据各单一运动形式及它们的协调配合关系而定。
2.原动机的类型及其运动参数的选择
原动机的运动形式主要是回转运动、往复摆动和往复直线运动等。当采用电动机、液压马达、气动马达和内燃机等原动机时,原动件作连续回转运动;液压马达和气动马达也可作往复摆动;当采用油缸、气缸或直线电动机等原动机时,原动件作往复直线运动。有时也用重锤、发条、电磁铁等作原动机。 原动机选择得是否恰当,对整个机械的性能及成本、对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其繁简程度将有直接影响。
3.各执行构件间运动的协调配合和机械的工作循环图
(1) 各执行构件运动的协调配合关系 一些机械中要求其各执行构件的运动必须准确协调配合才能保证其工作的完成。它又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1)各执行构件动作的协调配合 有些机械要求其执行构件在时间及运动位置的安排上必须准确协调配合。 2)各执行构件运动速度的协调配合 有些机械要求其各执行构件的运动速度必须保持协调。 对于有运动协调配合要求的执行构件,往往采用一个原动机,通过运动链将运动分配到 各执行构件上去,借助机械传动系统实现运动的协调配合。但在一些现代机械(如数控机床)中,常用多个原动机分别驱动,借助数控系统实现运动的协调配合。 (2) 机械的工作循环图 为了保证机械在工作时其各执行构件间动作的协调配合关系,在设计机械时应编制出用以表明机械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各执行构件运动配合关系的工作循环图(也叫运动循环图)。 在编制工作循环图时,要从机械中选择一个构件作为定标件,用它的运动位置(转角或位移)作为确定其他执行构件运动先后次序的基准。工作循环图通常有如下三种形式。 1)直线式工作循环图 它以主轴作为定标件。为提高生产率,各执行构件的工作行程有时允许有局部重叠。 2)圆周式工作循环图 它以曲轴作为定标件,曲轴每转2周为一个工作循环。 3)直角坐标式工作循环图 工作循环图是进一步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