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气动马达网 >> 气动马达信息 >> 气动行业资讯 >> 其它气动信息 >> 正文 |
浙江装备制造业迎来发展春天 |
|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和资源能源消耗低等特点,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考察了重点国有企业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民营高科技企业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3家企业尽管所有制形式不同,但都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在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方面,均做出重要贡献。有专家据此分析其中的导向意义:发展和振兴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建设新型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战略。 总书记对我省装备制造重点企业的考察,极大鼓舞和增强了我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提升整体工业化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在此之前,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已郑重写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 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上半年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明确指出,要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在产业升级影响大、关联度广、带动性强的专用装备、成套装备和重大装备领域取得突破,发展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今年4月,省长吕祖善在杭州专题调研装备制造业时提出,装备制造业应作为我省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这一突破口,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国际竞争力。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国家和我省产业支持政策的出台、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以及装备制造业国际转移加快,我省装备产业正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装备制造业趁势而上 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而装备制造业则是为制造业提供生产工具的基础行业,是工业强国一张重要的"身份证"。 在"创新强省"的大背景下,浙江装备制造业正趁势而上,扮演着提高工业化水平,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角色。 目前,由杭氧集团承接的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4套6万立方米/小时空分装置,正在开工建造,这是目前国内空分设备最大的订单项目。杭氧作为国内空分设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从引进技术走向自主创新,空分设备制造等级逐年提高,去年完成销售收入32.3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最大的数控磨床研发制造基地建设,也正在临安经济开发区有序进行。这是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志在打造中国乃至世界数控磨床第一品牌的重点投资项目。杭机方面表示,新基地将围绕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制造、产品装配调试检测为主线,打造全新的现代化研发制造业基地。 今年5月,首台国产化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由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完成。这意味着杭汽轮已成为国际上少数几家、国内首家有能力生产此等级汽轮机的企业。 继"QC"轴承在东亚取代客户原来的两大世界知名品牌产品后,万向轴承公司又于今年初一次性通过韩国大宇评审,实现与大宇重型车批量配套。 杭州宝鼎铸锻有限公司通过购入3150吨水压机组,采用自主研发的高压水静压锻造新工艺,不仅无震动、无噪声,而且每年可节约600多万元的能耗成本,产品还获得美国ABS、德国GL等7大船级社的产品质量认证。 而在去年11月举办的浙江工业博览会上,参加装备制造业成就展的160多家企业的260多个产品,普遍具有较高的自主创新水平,并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优势。几乎每一家参展的企业都有国内甚至世界上一流的技术,许多技术为国内首创。 台州的"大洋"是国内唯一生产液压胀管设备的企业,与日本、德国的2家企业并列为全球3大制造商之一。"大洋"的数台设备已出口国外。 轻、微型车制动系统的制造者"亚太股份",是目前国内唯一能研发生产整套汽车制动系统的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自主研发生产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大型专业化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装备不强则国不强,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省工业企业的孜孜追求。 顺应最新产业导向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我省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7大类行业。 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我省共有装备制造企业1.54万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6.8%;拥有资产总额7824.04亿元,同比增长21.2%,占规上工业比重上升至33.3%;拥有从业人员257.16万人,增长8.6%,占规上工业比重升至36.9%。 专家认为,装备制造业比重的上升,顺应了浙江最新的产业导向。 副省长金德水表示,装备制造业是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重点行业,重点关注的行业是造船、交通工具、运输工具、数控机床、专用机械设备。 "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省经贸委产业投资处处长诸葛建说。 专家说,近几年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在数控机床、新型纺织机械、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多个领域迅速形成了较强的优势。 杭州是我省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主要集聚地,目前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的1/4,支柱作用十分明显,很多企业已成为全国行业龙头。乙烯冷箱、余热锅炉、工业汽轮机、船用齿轮箱、汽车轮毂轴承、万向节、空分设备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高空作业车、电能表、滚子轴承、内燃叉车市场占有率超过30%;另外超过20%的还有集散控制系统、汽车用组合开关、工程机械变速箱、工业链条和自动扶梯等。 中国每生产100台塑机,就有54台出自宁波;全国10家最大的塑机企业中,宁波占到了5席。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已将"中国塑机之都"称号授予宁波。这是继模具行业后,宁波装备制造业拿到的第2张国家产业之都"金字名片"。辊道减速机是冶金行业的一种关键性设备,特别是在钢铁厂的大型冷、热连轧生产线上,可以替代进口的产品也出自宁波企业。在宁波114个全国"单打冠军"产品中,有20多个属于装备制造业。2006年,宁波市装备制造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左右。 扶持力度加大 省委、省政府认为,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事关我省现代化建设全局,对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缓解资源要素制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发展装备制造业,企业是主体,政府扶持必不可少。为此,我省积极组织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推动、自主创新、重点突破"的要求,以提高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 《意见》提出,到2020年,浙江要成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意见》还在法规建设、技术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为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提出明确思路。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细化和落实,无疑将成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助推器"。 其他"利好"政策也相继出台。不久前出台了浙江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界定办法(试行)。对通过首台(套)产品界定的企业将给予政策扶持,以鼓励企业切实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省财政从今年起开始设立省装备制造业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省台(套)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以及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而在省经贸委实施的技术改造"双千工程"项目中,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把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摆在突出位置,共有120项列入其中。据测算,项目完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128.85亿元,创利税223.38亿元。 省委、省政府并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都要按照"同等优先"的原则,扩大国产装备的使用,并确立了采购比例。此外,我省还进一步落实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相关税收政策。 创新赢得主动 与传统产业相比,我省装备制造业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据省统计局的经济分析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我省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达24.4%,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值高10.6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分别达21.7%、34.5%、24.9%、28.9%、23.5%和28.5%。 省委书记赵洪祝多次强调,必须把创新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来落实,作为发展理念来强化,作为重大战略来推进,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和谐,以创新促进走在前列。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路径选择注定是开放式的自主创新。 杭州汽轮动力、浙江精工、浙江吉利汽车、浙江运达冈力发电、浙江日发机械等等一大批企业注重创新,不断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大大推动了我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如浙江新柴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环保柴油发动机、浙江吉利汽车的百动变速箱、横店集团的磁性材料产品、浙江阳光集团的节能灯产品、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层建筑钢砼组合结构、浙江日发机械的高档数控机床、万向集团的系列汽车零件产品。 许多装备制造企业加强对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攻关,形成了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特色的产品和技术。一大批新产品的问世,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而且加快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 一些企业对引进的技术不断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品,积极建立自有知识产权保护系统,从而使技术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稳步上升。 浙江菲达机电集团公司几年来先后从瑞典、美国等国家引进电站燃煤锅炉电除尘器设备制造技术、气力输灰系统及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发电区域供热除尘及锅炉烟气脱硫软件和技术等,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开发出烟气脱硫技术、锅炉电除尘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成果,成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基地和国内环保领域中烟气治理行业的排头兵。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不久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管理(试行)办法》,对失败科技项目给予风险补偿。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对失败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有利于培育创新文化,保护创新热情,宽容创新挫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浙江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办法》也已列入今年省政府规章第一类计划;包括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在内的5大专题的技术改造正积极推进。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浙江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自主创新的排头兵,装备制造企业正抓住机遇,拼搏突破,担起"装备中国"的神圣使命。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网站导航 | | |||
|